强化医防融合 探索创新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3/28 21:42:55
来源:新华网

强化医防融合 探索创新模式

字体:

2025年3月26日,在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期间召开的“医防融合消除肝炎专题会”上,多位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关于病毒性肝炎预防、筛查、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科研成果与经验,交流肝炎消除的地方实践与模式,呼吁加强医防融合和多方协作,最终达到消除肝炎的目标。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指出,中国肝炎防控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预防工作仍是核心关键。在防控策略上,我们需要整合学界、家庭和社区力量,扎实做好分级预防与随访工作,同时借助国际专家交流契机,搭建临床与学界沟通桥梁,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防控策略。我们期待通过深入交流,探索出全新的医防融合模式,进一步提升肝炎诊疗率,为我国肝炎防控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

近年来,中国在病毒性肝炎防治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多年来,中国在推行预防接种、加强血液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加强监管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尽早消除肝炎危害,我国各地围绕“筛查、诊断、治疗、管理”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更高效的防治策略和防控经验,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路径。

随着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药物的不断丰富,临床诊疗路径优化成为我国消除肝炎工作的新抓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介绍,为提升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我们积极推进院内筛查和转诊联动机制,通过加强非感染科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院内筛查能力,确保乙肝、丙肝感染者能及时确诊并进入治疗流程。院内转诊模式也因此成为我国肝炎防控策略的又一创新亮点。同时,各地正在探索以医院为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协作的综合管理模式,以扩大筛查覆盖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依从性。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开展了既往丙肝报告病例随访项目(DBU)。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

肝炎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多方协作机制,是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关键一环。

医疗机构是推动肝炎防治的核心力量,通过建立规范化门诊,优化诊疗流程,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并整合多学科资源,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治疗成功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贾继东教授介绍,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依托多学科协作,优化了抗病毒治疗策略,并加强了患者随访管理,以提供更系统、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我们应该强化各级医院协作,发动更多社会组织力量,全方位筑牢肝炎防治网络 。

企业作为社会参与方,同样在推进科学研发、引入创新药物等各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介绍,“以消除肝炎为目标,持续推进药物的革新,帮助更多患者享受创新疗法带来的健康获益是我们作为企业的责任。在加速引入全球创新药物、大力提升药物可及性之外,吉利德将继续积极展开多方合作,通过支持疾病筛查、协助提升诊疗能力、提高公众和患者对疾病的科学认知,助力病毒性肝炎的早筛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加速肝炎消除的步伐。我们期待通过深化全球学术研究的交流和分享,携手各方推动医防融合机制的探索和实践,共创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消除肝炎是全球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学术界及社会各方携手合作。未来,中国将继续优化防治指南,引入更多全球实践经验,探索医防融合的新模式,确保患者能够更早发现、尽早治疗,为全球消除肝炎目标贡献力量。聚多方之力,汇创新之源,肝炎消除的未来指日可待。

【纠错】 【责任编辑:王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