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王钰淇)为什么儿童会出现尿频?婴幼儿感冒发烧的原因可能不是呼吸道疾病引起的,而是尿路感染导致?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李鹏做客新华网,就儿童肾脏健康相关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了神经性尿频的症状,李鹏建议,家长不要过多的干预,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分散注意力,更不要责备孩子,要给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不要太焦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李鹏
5岁以下儿童尿床很正常,家长须善加引导
李鹏介绍,在临床上,3—6岁的孩子常出现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尿频是指经检查不存在器质方面原因,既无泌尿系统感染,也无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这类孩子白天会出现尿频症状,而晚上睡觉时没有症状,能安稳入睡。
具体表现为,孩子在白天排尿次数显著增加,有的甚至几分钟就要去一次厕所,但每次排尿量极少,大概只有5—10毫升。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孩子的精神过度紧张或焦虑,或者是他对于排尿感到好奇,他就故意的去尝试多次的排尿。
“这时候家长应该‘睁只眼闭只眼’。家长不要责备孩子,比如有些家长说孩子怎么又去尿尿了?怎么又上厕所了?”李鹏建议,让孩子做一些其它的户外活动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一般经过几个月,绝大部分孩子的神经性尿频症状会完全消失。
一般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不做儿童遗尿症的诊断。如果5岁以上儿童,夜间睡眠时不自主排尿,每周大于等于2次 ,持续3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儿童遗尿症。
“对于儿童遗尿症,家长不要焦虑,首先要给孩子做泌尿系统的常规的检查,比如尿常规、泌尿系统的超声等等,看孩子有没有泌尿系统的感染,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遗尿。”李鹏说。
李鹏建议,家长做一个排尿日记的记录,医生会根据排尿日记,来推断孩子到底是由于哪种原因引起的儿童遗尿症。排尿日记具体记录孩子白天喝水的状况、排尿的情况和夜晚喝水的状况、排尿的情况,以及有没有一些伴随的症状出现。
婴幼儿发烧可能是泌尿系统感染
儿童遗尿症的最常见药物治疗是用血管加压素。这个药类似于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让尿液浓缩在晚上的时候,减少儿童尿液的分泌,从而减少遗尿的次数,改善遗尿的症状。
非药物方面的治疗,最常用的是遗尿报警器。遗尿报警器的作用是在每天晚上孩子要尿尿的时候,提醒孩子该起床尿尿了,通过遗尿报警器的反馈和训练,达到治疗遗尿的效果。
儿童泌尿系感染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儿童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可能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李鹏介绍,在我国,儿童泌尿系感染的漏诊率可能相对会高一点,因为当孩子出现了一些症状之后,大多数的医生在出诊的时候,会首先考虑是否是一个呼吸道的感染,所以儿童泌尿系感染更应该引起关注。
儿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原因是尿路感染。比如从生理结构上讲,小女孩可能比小男孩更容易发生感染,因为女性的尿道相对会短一点,被细菌污染的几率就会大一点。
此外,更要引起关注的是婴幼儿的泌尿系感染。“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一些婴幼儿在发烧的时候可能是由于泌尿系感染导致的,比如有可能会出现泌尿系统的发育异常,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就会导致小婴儿出现严重的泌尿系感染。如果小婴儿一岁以内的频繁发作泌尿系感染,我们一定要排查一下是否有泌尿系统的发育异常。”李鹏说。
“我们最近总结了100多例婴儿泌尿系感染的病例,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有泌尿系发育异常的,包括一些先天性的肾发育异常、肾积水或者膀胱输尿管反流,尤其是膀胱输尿管反流是一个需要积极干预的疾病。当反流级别比较高时,容易出现泌尿系反复感染,这时候可能还需要手术的治疗。”李鹏说。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疗程一般是7—14天,对于相对严重的泌尿系感染疗程至少是10—14天。李鹏强调,孩子吃了药,症状好转,尿常规正常了之后,不要立即停药,应该严格把疗程用够。之后复查尿常规,如果孩子尿里面有红细胞或白细胞,这时候可能还未完全治愈,需要复查尿培养,因为尿培养是儿童泌尿系感染诊断的金标准,还有血常规等感染指标的检查,这些是在复查的时候需要做的。
对于经常复发的儿童泌尿系感染,比如半年内泌尿系感染复发大于等于两次,一年内泌尿系感染复发大于等于三次。可以用一些对于肠道菌群影响相对较小的抗生素,进行口服的预防性治疗。预防的量一般是治疗量的1/2—1/3,常用的药物有呋喃妥因或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
紫癜性肾炎需终身随访,不同病情阶段下的复查频率不同
儿童过敏性紫癜,现最新指南称为儿童埃及a型血管炎,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免疫相关疾病。该病主要由IgA的异常沉积导致,其中以IgA1的异常沉积最为常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至14岁,但最常见于6至10岁之间。治疗方面,需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患儿应适度休息,并根据情况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若患儿出现严重的肾脏损伤、关节炎等症状,则可能需要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李鹏介绍,临床上主要通过监测尿常规中的尿蛋白含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以及肾功能(如BUN和肌酐水平)等指标来判断紫癜性肾炎病情的轻重。紫癜性肾炎需要终身随访,可以通过治疗控制病情,但无法根治,因为它是和免疫相关的。
在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需每月一次复查一次;病情稳定两年后,每3至6个月复查一次;若病情特别稳定,随着时间的延长,复查频率可进一步降低至每1至2年一次。复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基本指标,若患儿存在持续存在蛋白尿,可能还需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及肾脏早期损伤指标(如肾早损)等更详细的检查,以全面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