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7日电(记者王辰阳)记者从上海海事局获悉,上海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建设5月27日在沪启动,这标志着我国在构建国际航运绿色治理规则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在4月11日闭幕的国际海事组织第83届环保会议上,针对5000总吨及以上国际航行船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经济”净零排放管控新政正式获批。此新政将自2028年起对国际航行超标排放船舶实施阶梯性碳费机制。船舶所使用的燃料需经过全生命周期碳强度核算,并基于认证结果进行碳费缴纳。
为积极应对国际规则调整,上海海事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牵头组织上海海事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国内主要能源、航运企业及认证服务机构,于今年3月发起成立了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
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安敏表示,发展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燃料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业的共识,我们开展认证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将形成行业重要的制度保障,争取让中国标准为国际社会服务。
目前,上海国际航运碳足迹标识协会正在加快推进自主认证体系文件编制,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核心制度设计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技术支持方面,认证体系将以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采集与验证平台,确保燃料碳足迹信息可追溯、可核查、可信赖。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张春昌说:“建设国际航运可持续燃料认证体系,将促进我国航运业整体的绿色转型,推动上海构建国际绿色燃料交易和认证服务中心,助力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能级提升。”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