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农民工欠薪重在打通“中梗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13 10:17: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整治农民工欠薪重在打通“中梗阻”

字体:

  制度“空转”时有发生 非工程领域增长较快

  整治农民工欠薪重在打通“中梗阻”

  日前,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春节前,在全国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抓好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应急处置和标本兼治,全面纠治欠薪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记者在基层调研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动常态化长效化治欠,但多重共性困境仍制约一些地方农民工欠薪整治效果,受访基层干部呼吁强落实、破风险、建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款薪交织多发

  个别企业手段更隐蔽

  “感谢政府让我们在年前拿到了拖欠了四年的工资。”今年1月,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48岁农民工侯志永和55名工友拿到了最后一笔被拖欠的工资,超80万元的欠薪被分期结清。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科负责人杨荣告诉记者,“虽然跨省讨薪困难重重,但当看到最后一笔欠款打到农民工银行卡上时,心里感觉值了!”

  农民工欠薪问题一直被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欠薪问题整治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积极化解处理农民工欠薪案件。如北京市人社局7月将4家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案件作为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2家用人单位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辽宁省鞍山市截至8月已累计处理146件欠薪案件,为815名农民工追回欠薪869万元;安徽省前三季度累计为1.78万名劳动者解决欠薪2.48亿元……

  中部某省劳动保障监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欠薪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款薪交织多发、个别企业恶意欠薪等,为当地治理欠薪带来挑战。

  “此前在一家人工智能企业门口,一家老小打横幅要求偿还薪资,我们调查后发现实为合同款纠纷。”这位负责人说,他们办案中发现以欠薪为名讨要账款的搭车维权现象越来越多,款薪交织成为核查处置难点。有些企业以项目亏损、工程争议为由投诉举报,甚至建设单位、总包、分包等各方相互推诿,造成问题处置难度大、化解周期长。

  此外,近年来个别企业恶意欠薪手段愈加隐蔽,通过注销、失联、转移资产等方式逃避支付,需刑事介入比例上升;同时,一些企业还以经营困难、资金紧张等借口,在劳动仲裁后有意拖延工资支付时间。

  一些地方监管权责存挑战

  多位受访人士坦言,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的四项核心制度,即实名制管理制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专用账户管理制度、银行按月足额代发工资制度,在一些地方工程建设领域落实不佳。

  一方面是实名制管理、总包代发工资等制度“空转”现象时有发生。安徽省芜湖市住建局建管科科长付华、合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郭建峰等表示,一些项目工地管理混乱,施工单位不强制农民工实名打卡,有些班组在后续讨薪中虚构人数、伪造打卡考勤记录等,处理欠薪纠纷时面临证据固定难。

  此外,所有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支付担保需由建设单位支出,担保金额为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的10%,这部分资金起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兜底作用,“但一些建设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支出这部分担保费,让这项政策走虚。”付华说。

  另一方面,部分劳动合同等手续不全也造成欠薪纠纷多发。东部沿江某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接访科负责人表示,部分务工人员由于务工时间和结薪周期较短,并未签订劳动合同,而通过口头约定工作量计算方式及工资标准,后续易因工资标准、工程量结算、工程质量等问题产生欠薪纠纷。同时因缺乏劳动合同等完整手续证明,该类人员工资无法通过专户由总包单位代发,也给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工作带来困难。

  记者调查还发现,在推进欠薪整治上,地方政府也面临一些实际掣肘。

  有受访人社干部表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压实各方责任进行了规定,但各部门在执行中存在偏差,客观上导致执法监管效果不佳。

  “目前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实施有效行业欠薪监管,就看部门间的配合力度了。”受访业内人士坦言,推动“管行业必须管治欠”这一源头治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行业监管部门相关权责。比如,合肥市早在2022年就探索明确了住建、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部门欠薪治理权责,推动行业管治欠、人社总协调,目前正筹划压实非工程领域欠薪治理行业责任举措。

  此外,非工程领域治欠还缺乏明确制度安排。针对近年来不少地方非工程领域欠薪案件数量增长较快且已超工程领域的新形势,受访人社干部指出,虽然国家已对环卫工人等特定群体设置“工资专用账户”这一特殊制度安排,但仍局限在个别领域,如“工资专用账户”“保证金”等特殊制度安排或“总包代偿”等兜底性举措在非工程领域并未明确,推进这些领域欠薪化解的难度往往大于工程建设领域。

  亟待防风险建机制

  推动综合治理更高效

  为妥善化解农民工欠薪案件,受访人士呼吁构建完善相关机制,保民生、防风险,推动综合治理更高效。

  有受访者表示,当下需梳理欠薪风险点,突出风险处置在前。针对服装加工等行业整体下行致经营困难企业增多情况,需强化专项排查和重点监控,提高“一企一策”分期偿付属地执行力;对于房企资金链紧张加剧分包商欠薪传导风险,需高度警惕并防范工程款债务性欠薪风险持续暴露。

  同时,可以借鉴合肥市公安部门依托大数据建立欠薪线索监测预警处置模型,自动跟踪研判欠薪类警情、12345热线投诉等,对于高风险线索及时点对点推送至属地公安,优先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帮助欠薪矛盾风险尽早化解。

  受访基层干部还提出,要完善行业管治欠制度保障,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市场整治,持续开展“三包一挂”等问题集中整治,解决工程领域欠薪根源性问题。发改、财政等部门需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建设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政府投资项目不予批准,并强化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监管。

  此外,有受访者建议,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功能,动态监管在建项目落实制度情况,充分发挥平台工资发放和欠薪风险预警功效;梳理非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的突出短板,在制度建设上兜牢民生底线。(记者 水金辰 赵金正)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