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是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农业高质高效的关键支撑。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庆市以农民为主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创新参与机制、完善管护体系,推动项目提质增效,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连环湖镇他拉红村,村民李忠元站在玉米地头高兴地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种的130亩玉米亩产超过1500斤、比去年多收了500斤,每亩增收400多元。”这个地处松嫩平原传统旱区、曾“十年九旱”的村庄,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配套建设的33口灌溉井、34台移动式水肥一体化泵车等设施,破解了灌溉难题。
“今年4月25日播种后,卷盘式喷灌机可从灌溉井取水,一次灌溉70垄玉米;移动水肥一体化泵车能精准补水追肥,确保作物及时补充营养。”李忠元说。
田间道路硬化、输配电工程同步推进,更让村民解喜才感慨:“以前去地里干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还得用拖拉机驱动水泵浇地,效率低又费事。现在电力驱动的水泵一开,田间灌溉轻松多了。”村内近3万亩农田通过项目配套,形成“水电路”三位一体的生产体系,为粮食稳产高产筑牢根基。
建设高标准农田,关键在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项目设计前,当地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渠道收集民意,累计访谈农户36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150余场次、发放问卷4200余份。
针对当地微咸水湖——大龙虎泡湖冲刷侵蚀耕地问题,村民孙清玉提出修建护岸的建议并获采纳:“我家耕地在湖泊的冲刷范围内,护岸工程已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我的地也能保住了,诉求被重视的感觉真好。”
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在他拉红村农田灌溉泵房内,党支部书记齐俊峋指着墙上的管护公示板介绍,泵房里的7台水泵、7台卷盘式喷灌机等设备,都是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重点管护对象,公示板明确管护标准、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实现责任层层压实。
齐俊峋说,他拉红村组建高标准农田管护队伍,将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全部纳入管护范围,实行网格化管理,专人专岗巡查;同时发动合作社等受益主体参与,形成管护合力。合作社通过签订使用协议、缴纳押金的方式申领灌溉设备,使用完毕经检查完好后村里再退还押金,既调动了管护积极性,又降低设施损坏风险。
管护成效如何,村民最有发言权。他拉红村村民齐俊巍种植了1.4万亩土地,他说:“高标准农田让我们旱涝保收,这些农田和田间设施就像自家宝贝,我们都用心爱护。”为防止灌溉的出水桩被牛羊踩踏损坏,村民自发修建防护围栏,用实际行动守护农田“生命线”。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长朱学良说,当地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环节特别注重群众可感可及,邀请农民监督施工质量、采纳关于工程建设的合理诉求;验收环节以农民跟踪踏查、试用反馈为重要依据。工程管护方面,以村为单元建立年度责任清单,构建长效机制,保障设施持续发挥效益。
大庆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121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97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62%。
大庆市提出,将进一步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和监督机制,把高标准农田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的致富工程,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记者孙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