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方能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土”的优势,做足“特”的品牌,贯通“产”的链条,着力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乘势而为,深耕有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既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又推动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充分考虑群众的意愿、需求和当地农副业生产优势,找准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盯紧市场,将特色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确保“土特产”的产与销能更加精准对接。加大古镇村落、文物古迹和民俗节庆、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利用,将农业生产、乡土文化、红色文化等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有特色、有内涵、有意义的旅游线路、场景,不断延伸乡村“土特产”的产业链。
坚持做好品质品牌“文章”。产品品质是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好品质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做好“土特产”文章,要坚持从品质入手,为市场提供品质优良、货真价实的特色产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持续增加乡村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善于“跳出本地看本地”,学习借鉴其他地方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提升特色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心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土特产”,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引导群众把绿色生态贯穿农副业生产全过程,善于将传统文化、健康理念等融入其中,将当地“土特产”定位到“有机、生态、健康”等上来,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赢得市场的认可,提升“土特产”价值转化率。
善于用好网络流量密码。产销对接顺畅,是把“土特产”转化为“金饭碗”的关键。让“土特产”走出大山、走出乡村,走向市场,既要提高品质、打出品牌,也要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让“土特产”以更方便、快捷和安全的方式,进入千家万户。树立互联网思维,把“土特产”搬到网上,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突破地域限制,拓宽销售渠道。紧跟时代潮流,用好用活直播带货和短视频等带货模式,将宣传推介和产地直销紧密结合起来,吸引更多消费者对乡村“土特产”的关注和消费。党员干部要带头“触网”,学习网上销售和直播带货技巧等,凝聚起党群、干群销售合力,并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通过“数字化吆喝”,提升“土特产”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消费者的认可度,不断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毛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