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暨第四届丹寨非遗周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万达小镇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主办。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雒树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古小玉,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于杰,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黔东南州委书记李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等嘉宾出席。来自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有关省、区、市非遗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和众多媒体出席开幕式。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于杰,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杨光杰,丹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登利在开幕式致辞。
川剧变脸《古蜀天边行》
开幕式上发布多项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蓝皮书2025》《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2025》是中国非遗保护协会汇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共同编撰的精品力作,对2024年非遗传播工作以及非遗与旅游融合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度剖析,特别是2024年“特别致敬非遗活动”“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和优秀案例的发布,引发全场关注。现场还发布了“五好非遗大集”品牌,“五好非遗大集”是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多年实践形成的优势活动,其以“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为核心特质,为游客打造全新的非遗体验;而贵州非遗数字典藏馆的上线,为非遗插上翅膀,让文化瑰宝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开幕式上,侗族大歌《天籁之声》、川剧变脸《古蜀天边行》、陕北说书《三秦之声》、醒狮、咏春、粤剧《狮武岭南》、民族团结大联欢《多彩和鸣》等由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融合编排的节目先后登场,展现了非遗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活力。
醒狮、咏春、粤剧《狮武岭南》
开幕后,千人非遗盛装展演拉开“五好非遗大集”序幕。由芦笙音乐(苗族芒筒芦笙)、苗族芦笙舞、苗年、苗族蜡染、石桥古法造纸、苗族贾理、苗族古瓢琴舞、苗族服饰等丹寨县内的八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成的8大展演方阵沿着街道徐徐前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表演者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手持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以街道为T台,热情地向观众游客们展示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彰显非遗魅力。
本次年会和非遗周活动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丹寨县人民政府承办。众多非遗保护人员和群众参加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