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网晋江市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应用配网缺相FA(Feeder Automation) 技术,成功实现配电线路缺相故障的智能采集、分析、决策,处置时间从传统十几分钟缩短至秒级,供电可靠性跨越式提升,标志着配网缺相故障正式迈入“秒级自愈”时代。
配电网是连接主干电网与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其中,线路缺相故障因隐蔽性强、传统排查手段效率低,一直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痛点难点。
福建省公司调控中心把握顶层设计,泉州调控中心精心部署,晋江公司主动挺膺,前置介入,承接配网智能化升级的试点重任。聚焦缺相故障关键问题,构建省、地、县三级调度协同贯通机制,横向组织多专业对接联动,深刻解读公司最新技术规范和蓝图指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经多轮勘察和研讨,明确了“主站协商、智能研判、快速控制”的核心技术路线,各级专家团队深入现场精心指导,确保各项布置高标落地,为缺相FA的成功研发与实际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11月16日凌晨1时49分,深沪镇10千伏渔业线发生缺相故障,触发深源变10千伏母线电压不平衡告警。故障发生后,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基于缺相FA功能,在秒级内完成故障研判,精准定位故障区间,调度员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最优处置方案,于1时52分一键执行顺控操作,迅速隔离故障区段并完成非故障区段的负荷转移。从故障发生到隔离复电仅用时3分钟,其中,最为关键的隔离转电操作仅耗时27秒,迅速恢复了30台配变的供电,受影响用户数较传统模式减少约80%,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用户停电时间。
此次应急抢修实践,充分验证了缺相FA在真实故障场景下的高效性与可靠性,实现从“人工研判”到“智能自愈“的技术蜕变,有力助推高能级配电网建设。
缺相FA的成功应用,带来了运维效率和供电质量的显著提升。处置效率根本性提升:缺相故障的平均处置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以上压缩至30秒以内,效率提升超90%。故障识别精准度大幅提高:通过多源信息融合与智能算法,缺相故障的智能识别率从约72%大幅提升至97%以上。运维压力显著降低:优化大量人工指令和逐段试拉排查过程,现场运维人员可根据系统精准定位直抵故障点,缩短巡线时间,运维效率提升超75%。用户用电体验持续改善:快速隔离与非故障区域“无感”复电,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用电。
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防御”,再到“智能自愈”新台阶,晋江供电公司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供电服务品质不断升级,配网缺相FA的成功实践,是省地县三级高效协同、技术与管理双创新的成果,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新型智能配电网奠定了坚实基础,预示着“无感知停电”的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