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不止于人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1 15:16:05
来源:新华网

人形机器人,不止于人形

字体:

  近日,特斯拉明确Optimus Gen3预计2026年量产,叠加行业内多家企业相继敲定人形机器人量产时间表,在多重利好共振推动下,人形机器人板块的市场关注度显著升温。

  本篇,就让我们走近人形机器人,看看他们有什么“神通”,为什么要设计为人形外表?能实现什么功能?

  人形机器人,不止是长得像人的机器人

  机器人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酒店里能上下电梯的外卖机器人、家里能转圈清扫的扫地机器人、车间里焊接零件的机械手臂,都是“机器人”。但是,它们都只能按照既定程序去执行单一的工作,灵活性较低,如果你想要酒店的外卖机器人,突然改去扫地,它既没有扫地的配件、也没有对应的程序,根本没法做到。

  而人形机器人,更像是“走进人类世界的新朋友”,它不光有和人类相似的外形(如下图所示),具备可活动的大脑、躯干、四肢,能做出抬手、迈步等人类的肢体动作。

  更关键的是,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是成为“多面手”,也就是成为一个通用平台,能适应各种非定制化的场景。通俗的说就是:既能在仓库搬箱子,又能在家里打扫卫生。

  要实现这种跨场景干活的能力,离不开AI技术的支持。要模仿人类行为、灵活应对不同任务,人形机器人需经过“感知à决策à执行”的完整流程,比如先靠传感器感知外界,分清桌上的鸡蛋和水杯,再用 AI 算法分析信息、推理决策,判断是该拿鸡蛋还是水杯,最后精准控制肢体执行动作,这一切都离不开海量数据和AI大模型的支持。

  9月10日,马斯克在做客美国商业科技播客《All In Podcast》时也表示:“如果你想做人类能做的所有事情,你就需要一个人形机器人。如果你只想做其中一部分,那就简单得多。”

  总而言之,对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关注点,不是外形长得像不像人,而是能否凭借通用适配的硬件与智能的软件,像人类一样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灵活完成各类工作,这才是人形机器人的“灵魂”。

  将机器人做成人形,是为了方便人类

  可能有人会问:机器人只要能干好活儿,长成什么形状不都行吗?为何偏偏要是人形?

  做成人形,核心思路是为了让机器人适应人类世界,而不是让人类世界去迁就机器人。我们住的房子、用的工具,全是按人类的尺寸设计的,门把手一抬手就能抓到,椅子宽度刚好够人坐,螺丝刀的大小正好适合手抓。人形机器人有和人相近的身高、手臂长度、关节等等,不用额外加装配件,也不用改造人类世界的既有布局,就能用人类的工具,快速“上岗”工作。

  此外,人形设计也会让机器人和人打交道时更有“温度”。当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声音语调等类人的形态去和人类互动时,能更利于拉近和人类的距离。特别在养老、育儿、照顾病人等场景中,这种类人的互动,会比冰冷的机械更易让人接受。

【纠错】 【责任编辑:马渭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