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贴息与分期免息、以旧换新叠加共振,信用卡消费返现、红包激励层出不穷……时值年末,一套以“国补”为核心的促消费“组合拳”正全面展开,为年末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财政贴息与市场机构资源创新结合,是本轮促消费的鲜明特色。淘宝天猫平台率先上线“国家贴息”专区,消费者购买带有此标识的商品并选择花呗分期,即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利息补贴。
在手机数码、家电家具等核心品类,消费者还可叠加享受“财政贴息+以旧换新”双重红利。以一款原价4246元的冰箱为例,消费者先享受849.2元以旧换新补贴,剩余金额通过花呗12期免息支付,每月仅需283元。这种创新支付模式显著降低了高价值商品的消费门槛,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升级换代需求。
商业银行也积极跟进这一趋势。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与京东商城联合推出国补赠券活动,购买指定商品满3000元即赠100元支付优惠券。平安银行信用卡创新推出“国补分期返红包”优惠,持卡人在淘宝、天猫购买国补商品并使用分期付款,即有机会获得立减红包。
值得一提的是,分期免息在此轮促消费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撬动消费意愿的重要杠杆。各大银行纷纷提升分期优惠力度,光大银行信用卡与淘宝平台联动,推出至高“24期0息分期”叠加“单笔最高减200元”的组合优惠,覆盖数码、家电、美妆等多品类。招商银行信用卡在主流电商平台的分期满减优惠,最高立减额度达400元,且部分银行的分期优惠上限较去年进一步提升,显示出金融机构加大投入的决心。
对消费金融机构而言,“分期免息”更是服务长尾客群、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空白的重要抓手。海尔消费金融作为首家产融结合的持牌消金公司,近期在郑州、贵阳、西安等城市联动线下专卖店推出全场家电免息分期活动。数据显示,活动累计办理分期额超千万元,显著缓解了消费者购买成套家电的压力。活动不仅惠及消费者,也为商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业绩提升——单场0息分期活动能为专卖店带来30%以上的零售额增长,家电套购用户占比也明显提升,实现了供需双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分析指出,“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的创新模式既降低了消费者的信贷成本与大宗商品消费门槛,推动消费观念从“储蓄型”向“适度信贷型”转变,释放潜在需求,又助力商家提升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形成“销量—利润—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他特别强调,根据官方测算,在1%的贴息比例下,1元财政资金可撬动100元贷款投入消费领域,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应促使分期免息从“应急工具”转变为居民日常的“财务规划手段”,有效激活了消费市场基本盘。
在降低信贷成本的同时,将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嵌入消费场景,是此轮促消费的另一显著特征。邮储银行株洲市分行创新采用“总部对接+门店落地”联动模式,聚焦本地知名连锁品牌,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强化商圈与信用卡业务绑定。截至10月底,该行信用卡消费金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5.72%,发放消费补贴超300万元,有力推动当地消费市场升温。
马上消费金融则通过自有App上线“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主题活动,推出“贴息福利”抽奖和优惠券发放,同时与近400家互联网平台及金融机构合作,将金融服务嵌入家居、电子、旅游、医疗、养老等重点消费领域,构建起立体化的消费金融生态,有效促进商品和服务流通。
展望未来,如何让金融活水持续精准滋养消费市场,仍需深入探索。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下一步应在“精准”与“嵌入”两个维度持续发力:信贷供给要精准直达,围绕文旅、康养、教育等服务消费新热点开发专项产品,同时扩大财政贴息覆盖面,更广泛降低居民信贷成本;服务模式要深度嵌入消费场景,通过支付环节智能推荐分期方案、与电商及短视频平台打造联名产品等创新方式,将金融服务无缝对接消费决策全流程,提升用户体验与黏性。(记者 向家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