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英印防务合作

2025-10-29 15:04:18 来源: 《环球》杂志

2月10日,在印度班加罗尔耶拉汉卡空军基地举行的第15届印度航展上,印度空军“美洲虎”战机做飞行展示

/王庆新 俞俊

编辑/黄红华

  英国和印度近日签署了一份价值3.5亿英镑的军售合同,向印度陆军提供可用于防空和反装甲的“岩燕”轻型多用途导弹(LMM),这是继1995年两国建立“防务磋商工作组”、2015年建立“防务与国际安全伙伴关系”之后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防务合作事件,预示着英国和印度防务合作的需求更为互补、动力更加强劲、举措更加务实,或将推动两国防务合作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

战略互补性逐渐上升

  英国和印度在国家战略上原本并无太多“交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格局调整重塑,地缘政治深刻变化,英印两国在战略层面出现了共同利益,且能相互支撑,这推动了两国关系升温,防务合作成为重要“突破口”。

  英国“全球英国”战略将印度视为关键支点。进入新世纪,英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特别是20201月正式“脱欧”后,内忧外患加剧,英国提出了“全球英国”战略,旨在通过军事、经济等手段重塑英国的全球大国地位。20213月,英国政府发布《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进一步明确将外交和防务的重点向所谓印太地区“倾斜”,因此亟需找到一个地缘位置适当、综合国力适中、战略目标适配的国家作为支点。印度不仅在地缘位置、经济体量和军事规模上具有显著优势,而且是英联邦国家成员,由此成为英国的首选目标。

  英国将印度定位为在印太地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之一,意在与印度建立更加紧密的外交与防务关系,增强英国在该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弥补“脱欧”后的盟友缺失和影响力下降。

  而印度有意借助域外国家提升本国战略地位。印度早在独立之初,就确立了“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战略目标。2014年莫迪执政后,将这一目标逐步细化为“提升经济与军事实力、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确保在区域及全球事务中具备足够的话语权”等目标。在印度看来,要进一步壮大实力、强化战略,还需要域外国家来支撑配合,这与英国“全球英国”战略不谋而合。

  20184月,英印双方以《共有价值观,全球实力》为题发表联合声明,迈出了双方战略对接的重要一步。2021年,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进行了首次印太地区部署并访问印度,这既展示了英国的力量投送能力,也表明印度有能力吸引域外大国参与本地区事务,英国驻印度高级专员亚历克斯·埃利斯声称:“这是英印两国在国防和安全领域‘天然伙伴’的证明。”

安全合作空间不断扩大

  英国与印度的安全合作空间,涵盖历史延续点、现实聚焦点和未来增长点三大部分。

  军事人员培训合作延续至今。印度从印属殖民地时期起就全盘接受了英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中高级军官绝大部分都要到英国军校进行培训。印度独立后,尽管军事人员留学国家走向多元化,但英国始终是重要目的地。目前,印军高级军官中仍有一部分曾赴英留学,如现任海军参谋长哈里·库马尔上将曾在英国皇家国防研究学院学习。近年来,随着两国防务关系提升,军事人员培训这个传统合作领域也得到加强,双方一致认为这将增强两军之间的互信和理解,这为更广泛的军事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海上安全合作成为核心焦点。印度作为印度洋沿岸国家,高度重视维护其在印度洋的海上优势地位和海上交通线安全。而英国作为传统海洋强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经验和先进的海军技术,这推动双方将印度洋海上安全合作定位为核心焦点。从2004年开始,英国海军每年都与印度海军举行“可汗”联合军演,早年间主要演练海上机动、通信等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内容。近年随着两国海上防务合作的深化,已拓展到反潜作战、防空作战、海上拦截以及航母编队协同作战等实质性内容。今年103日,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与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首次开展双航母联合演习,反映出两国海上合作正呈现鲜明指向性、高度务实性、逐步实战化等特点。

  非传统安全合作更趋现实。超越传统军事安全,英印在海盗、恐怖主义、网络等非传统安全领域也都面临挑战,两国明确提出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两国希望在红海等海域建立联合行动打击海盗的机制,确保双方共同利益。20241月,英国一艘名为“马林·罗安达”号的油轮在红海遭也门胡塞武装袭击,印度海军高调加入营救行动,这为两国在打击海盗方面加强合作创造了契机。在反恐领域,英国提出共享情报和经验,希望印度特种部队借鉴英国特种空勤团作战经验,提升反恐作战能力。在网络安全领域,两国确立将共同应对网络犯罪,防范对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

历史“遗产”造就的“感情纽带”

  历史上,英国在印度维持了近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段历史让印度对英国“爱恨交织”——殖民历史给印度带来屠杀和征服,但也带给了印度近现代化的成果。这些历史“遗产”既给两国关系发展造成阻力,也成为两国深化防务合作的天然纽带与价值认同,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驱动力。

  英属印度军事制度成为两国防务合作的天然纽带。英占印度近200年时间里,英国不仅为英属印度军队确立了英式军事制度,这支军队还参加了英国主导的多次军事行动,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前后有近100万印度士兵为英国而战。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从英国殖民者手中继承了约29万人的军队,且全盘沿袭了前者创设的军事制度。时至今日,印军的军事制度、作战思想、部队编制、武器装备仍有浓厚的英国痕迹,如印军军衔设置、作战理论更接近英国。印度军事制度中的深厚历史印迹,特别是中高级军官的“英式”思维与习惯,成为印度与英国的防务合作的天然纽带。

  英国对印度的价值认同主要体现在制度传承与语言优势。在英国殖民时期,英语逐步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特别是1835年形成的《教育纪要》明确把英语定位为印度教育的唯一官方语言和“精英语言”,主张废除传统的梵语、阿拉伯语教育机构,并把公共教育经费全部转向英语教学。在英语语言及英国文化数百年的影响下,印度对英国的价值认同已经拓展到对其现代化、法治、教育体系的认可。

  在这种价值认同下,印度与英国的防务合作始终处于“剪不断”的状态,即使在阵营对抗的冷战时期,印度对苏联的军事依赖较深,英国也一直是印度平衡苏联影响的合作伙伴,如1983年印度从英国采购“海鹞”战斗机作为航母的舰载机,目前印军仍有“美洲虎”战斗轰炸机、火炮等英制装备服役等。这反映出印度与英国开展防务合作不仅便利,而且更容易得到双方认同。

军工合作蕴藏经济利益

  英国与印度深化防务合作,还有对经济利益的重大考量在内,军工产业的互惠性正在为双方防务合作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英国“嗅到”印度军工市场的巨大商机。英国作为传统军事强国,国防工业仍具有全球竞争力,尤其是其航空航天、舰船潜艇、导弹系统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明显。英国“脱欧”后,经济状况低迷,通胀预期处于过高水平,企业信心不断下跌。为改变局面,今年724日,英国与印度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这为英国企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从贸易领域看,印度军工市场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印度国防支出位居世界前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之一,2023年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表示,未来510年,印度军事工业将获得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订单。目前,英国在印度装备进口中的份额仅为2%-3%,这表明英国军工企业在印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能为英国国防工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印度军工“自力更生”需要英国的技术转移。莫迪政府执政后,先后提出“印度制造”战略与“自力更生印度”倡议,其军工产业的目标包括“提升本土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逐步减少对外国武器进口的依赖”。为解决国防工业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印度要求外国军工企业逐步增大技术转移比重,而不是简单地出口产品。英国相比其他国家,在技术转让、本地化生产方面表现更为积极、灵活,这为两国军工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利益交汇点,并已迈出新步伐。

  英国已同意将MT30船用燃机制造转移到印度,支持印度“轻型战斗机Mark 2”发动机的本土研发;欧洲导弹集团英国公司(MBDA)与印度动力有限公司(BDL)达成协议,将在印度建立“阿斯拉姆”近距空空导弹的装配和试验设施。此外,英国国防部将建立一个专门的计划办公室,作为加强两国防务合作的“一站式”协调机构;已向印度颁发“开放通用出口许可证”,以此减少采购程序,缩短国防采购和技术转让的周期。

  (作者系陆军指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