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智云发布AI社工,探索大模型赋能基层治理模式-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4/29 18:09:10
来源:新华智云

新华智云发布AI社工,探索大模型赋能基层治理模式

字体:

图片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对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部署。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干力量。这支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制度保证,还需要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加持,从而提效增能。

  「AI社工」应运而生。这是新华智云利用自研的“智深”政务大模型技术打造的一款AI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就像一个真人社区工作者的助手与“分身”,它不仅能用语音和文字等方式,进行政策信息的问答,而且能听得懂群众的“吐槽”,自动总结成需要相关部门处理的事件,还能应用AIGC技术全自动地生成宣传视频、填报表、写方案……这些能力,可以成为网格员、志愿者、专职社工、社区“两委”等各类社区工作者的AI助手,服务他们;也可以直接面对群众进行服务。从而把社区工作者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为群众面对面解决疑难问题。

图片

  “「AI社工」是新时代社区工作者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新力量。”一位基层官员如此评价「AI社工」。

  小马拉大车,基层工作不仅要承担上级各部门各条线的任务,又要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鸡毛蒜皮”。「AI社工」作为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智能助手,像真人一样具备“问” “听” “说” “做”四大功能,通过小程序、政务微信群等多种形式,线上24小时守候,为社区工作者、为群众主动提供服务。

  此次发布的第一代「AI社工」,其功能主要聚焦于社区工作者和群众打交道、呼应辖区内群众需求的工作内容,在回应群众疑问,响应群众需求,回答群众咨询方面,利用技术进行减负和赋能。

图片

  「问」

  信息问答,有问必应

  社区工作者或群众有问题,找「AI社工」,像跟真人一样一对一聊天,获得精准的便民信息、政策服务、企业服务。

  日常生活中,社区工作者等常常会遇到辖区内群众咨询各类问题,但问题涉及的面很广,他们也未必能样样清楚。去咨询相关部门再给出答复,又耗时耗力。这时,就可以让「AI社工」来充当助手,为他们提供答案参考。

  当然,也可以直接把「AI社工」通过小程序、政务微信群等方式推送给群众,让群众自己就能一对一询问「AI社工」了。它知道的还不少:

  比如,外来务工者子女怎么入学就读、门口路灯不亮了归哪个部门管、什么地方有充电桩、建筑垃圾如何处理、附近有没有公安备案过的开锁店……等等,这些问题都难不倒「AI社工」,它背后的大模型学习了大量精准的各地政策信息知识库,不仅可以给出参考信息,还能给出信息的出处、联系电话、相关部门信息等,让群众放心。

图片

  实践案例

  成都市的一位外来务工者用四川话向「AI社工」询问:我没有成都市户口,我的娃儿能不能在这里上小学,手续要咋个搞?

  「AI社工」不仅给出了“可以”的回答,而且详细介绍了给孩子办理入学的4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需要提前准备的材料。

  这位市民继续询问,上一个回答中提到的“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的网址,「AI社工」也能“秒回”链接,直接点击就能跳转上传材料了。

  这位市民在后续办理中又遇到了困惑,他们家的孩子恰巧是9月2日出生的,那么是否满足当年入学的要求呢?「AI社工」马上“掐指一算”,告诉他明年才能申请入学。

  整个过程,「AI社工」不仅能精准地把相关文件中的政策告诉市民,还能总结出办事流程和步骤,更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策进行一定的解释。

  「听」

  群众吐槽,精准理解,准确上报

  替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听取群众“吐槽”,全自动归纳成待处理的事件,并给出处理部门的建议。让社区工作者分身乏术时,也能不忽略群众的诉求;让群众动动手指,不必打12345,就有人清楚了解自己的困难。

图片

  当群众有问题想反映,可社区工作者又一时无法响应时,群众们就可以通过小程序,或是在微信聊天窗口、政务微信群中@AI社工,召唤AI进行“吐槽”。文字或语音都可以,真正做到7*24小时“随叫随到”。

  这里最有意思的是,「AI社工」背后的大模型,可以听得懂群众的“土言土语”,精准识别,准确归类。比如在试点社区,有群众主动召唤「AI社工」反映:“楼上有烟头掉下来,把我家晒在烟台的羽绒被烧了一个洞,有关部门能不能管管”,大模型立即把该事件,理解和识别为“高空抛物”;紧接着,发送AI预警给网格员、楼栋长等社区工作者,或者根据事先设定和学习的流程对部门进行派单,提醒社区、街道或相关部门关注并处理此类事件。

  为什么「AI社工」能做到这样智能呢?因为新华智云已经让它背后的“智深”政务大模型,陆续学习了城乡社会生活领域常见的400多种民生事件,并能根据事件轻重缓急和现有的工作流程,做分类预警。目前,群众可以通过文字和语音两种方式说出诉求,还能识别一定的方言;事件的识别准确率也已达到了98%以上。

  实践案例

  有市民在网格微信群中@AI社工,询问小区门口两条路交叉处的路灯坏了,“这个归哪个部门管呢?我们要怎么反映一下呢?”

  「AI社工」首先回答了,要看路灯是否属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要看建设单位是否已经进行了资产移交。并告诉市民,可以先向物业报告情况,如果物业部未采取行动,就可以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反映情况。

  不过,「AI社工」没有止步于“简单回答问题”,而是进一步理解了一下,群众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吐槽“路灯不亮了”。于是,大模型就自动生成了情况说明,并自动归类到该区县事件列表中的“路灯损坏”,再自动上报到了该区域的网格员手机端,让网格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进行了事件的上报处理。

  「说」

  社会工作领域的Sora

  一键完成政策宣贯

  遇到近期群众关心的热门问题,或者近期有共性的诉求和问题时,群众往往希望能有政策回应、政策解释、信息解读。「AI社工」根据新华智云长期积累的视频自动化生产能力,加上多模态大模型的翅膀,就能全自动地根据红头文件、公号文章、自定义主题等,制作出一系列的科普视频、主题宣贯视频、政策解读视频。并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短视频,通过网格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直接推送给群众。

图片

  实践案例

  2月份国内某地发生了有关电瓶车引发的火灾。试点区县内多个社区的居民们,纷纷通过小程序询问「AI社工」,或是在网格微信群里@AI社工,有的询问电瓶车到底要怎么停才安全,有的拍了自家楼道里的违规停放电瓶车进行举报……后台实时数据显示,该区县一夜之间,大家向「AI社工」提问和反映相关问题的热度提升了71%。

  这时,「AI社工」并不只是简单的回答了问题,也不仅向真人网格员等社区工作者全自动总结了事件,它还根据数据的变化,和区融媒体中心曾发布过的“电瓶车安全充电”的科普文档,自动生成了《电瓶车该怎么停》的短视频,详细告诉了群众们,电瓶车停放和充电的“正确姿势”。街道和社区干部还借助「AI社工」的“一键推送”功能,把短视频发送到了曾被提问的155个网格群、楼栋群中,回应了群众们的关切,被群众们点赞。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需求,比如反诈、防火、打疫苗通知等,都可以通过「AI社工」来自动生成内容,并一键发送,让基层的信息服务和主题宣贯,能做到“一竿插到底”、立竿见影

  值得一提的是,「AI社工」不仅会根据群众问的问题、“吐槽”的事件,给出“应该做什么宣传”的提示;而且它精通视频制作,工作人员哪怕没有任何做视频的基础能力,也只需要说几句需求,花费几分钟时间,就能制作一条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了。

  「做」

  替“表哥”“表姐”干活

  除了服务群众,「AI社工」还是社区工作者案头工作的好帮手。智能填报表,一次采集、动态更新、多方复用,让社工们脱下“表哥”“表姐”的名头;智能写报告,专业、高效、易用,把社工们的手脚,从大量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各种小工具,还在不断更新。

图片

  “我们在对客户进行调研中发现,基层减负势在必行,但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还是离不开人的。新华智云副总裁、数字政企事业部总经理周劼人说,“当然,‘离不开人’不等于只能用人海战术,而是要更重视人的赋能。”

  目前,「AI社工」已经在四川省成都市、河南省郑州市、浙江省杭州市的多个区市县进行了落地试点。

  在落地试点中,各个地方对「AI社工」的应用场景和使用方式,也有了新的探索。

  有的地区让大模型成为网格员、社区“两委”人员等社区工作者的“AI助手”,主要在内部服务基层队伍,帮助他们把工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去干机器替代不了的事情,比如面对面的交流。

  也有一些地方,利用现有的技术和产品,打造了一支全新的「AI社工」数字人队伍,当网格员、专职社工等社区工作者无暇分身时,充当了他们的“分身”,去直接服务群众。直面群众的疑问和诉求。

  当然,各地在试点中,「AI社工」无论以何种形式服务群众,都广泛收集到了更多群众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诉求,为当地细致地描画出了“基层微治理”的图卷,从而也更精准地帮助党委政府,定位到了群众们急难愁盼的共性问题,集中力量,快速解决。

  “要破解基层小马拉大车的问题,除了要让把车变小,更要把马力变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基层的减负、赋能,以及提质、增效。”周劼人说,“在这方面,新华智云会一直致力于将技术应用到最合适的场景里。”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