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时节,在黑龙江省集贤县、桦南县、双鸭山市岭东区交界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绿涛起伏,主峰附近的七座石砬子峥嵘峭拔。
七星山别名“七星砬子”,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隐于此间的层林之下,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的后方根据地之一。近日,记者深入这片山林,追寻数十年前那段抗战岁月的印记。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位于七星山山脚的集贤县红色抗联体验馆距县城30多公里。“当时敌人严密封锁了周边地区,抗联战士冬天只能在零下四五十摄氏度的密林深处战斗、生活。”讲解员介绍,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东北抗联还要建立兵工厂独立生产武器,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记者在抗联体验馆二层的七星山地区抗联展示区看到了机床齿轮、步枪枪管、药瓶、缝纫机头等各类抗联文物,斑驳锈迹诉说着岁月沧桑。
据了解,抗战时期,东北抗联在七星砬子建立起兵工厂、被服厂、军政干校、后方医院等抗联密营群,为这一区域的抗日斗争提供了保障,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1999年被公布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出土的东北抗联文物。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继续向山里行进,车辆在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上行驶,人被颠得左摇右晃,弯绕之间很容易迷失方向。
车停在林间路边,一行人穿上长筒雨鞋,开始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没有路的林深处走去。年近八旬的集贤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朴永鹤在最前方带路,穿过苇塘、踱过小溪、踩过泥泞……下过雨的山地异常难走,仅100多米的路程,一行人走了近半个小时。但朴永鹤仍声音洪亮、脚步轻健,他边走边介绍:“过去近20年时间里,我在密林里找到了10余处抗联遗址,2000余件抗联文物。”
6月17日,在七星砬子抗联密营遗址内,集贤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朴永鹤介绍抗联十一军军政干部学校遗址。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往那看!”顺着朴永鹤手指的方向,记者在层林掩映间隐约看见两座石碑。走到近处,发现在山脚隐蔽处有两个大坑,坑旁各立着一座石碑,分别刻着“铸造车间遗址”“后方医院遗址”。
“背坡朝阳、近水、隐蔽是建立密营的三大条件,这两个坑就是当年抗联战士工作生活的地窨子。”朴永鹤介绍,他和同伴在这里发掘出了弹壳、钻床刀架、手术刀、中药碾子等抗联文物,成为当地政府认定抗联遗址的有力证明。
“击退倭寇三千众,壮士鲜血染七星。”这是抗联老战士李敏20世纪80年代回访她曾战斗过的七星砬子时写下的诗句。1938年至1939年,为摧毁七星砬子兵工厂,日伪军发起多次进攻。守卫兵工厂的战士、工人同日伪军进行了顽强战斗,数十名抗联战士在此期间壮烈牺牲。
这是6月17日拍摄的集贤县红色抗联体验馆内抗联战士与日伪军进行战斗的模拟场景。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抗联战士们,我们来看你们啦,如今山河无恙,请放心吧!”离开前,朴永鹤向着林间朗声呼喊,一阵清风拂过似是英烈的温柔回应。七星山上的纪念碑书写不尽抗联英烈的光辉事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历久弥新。(记者谢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