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种养融合”盘活“生态账本”-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28 09:03:55
来源:新华网

山东新泰:“种养融合”盘活“生态账本”

字体:

  新华社济南10月28日电 题:山东新泰:“种养融合”盘活“生态账本”

  新华社记者滕军伟

  金秋时节,山东泰安新泰市楼德镇的千亩酥梨基地迎来收获季。新泰市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进从枝头摘下一颗酥梨,一口咬下,汁水四溢。“这是我们和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培育的山农酥梨,口感脆甜、果渣少,市场销路很好。”他说。

  这片梨园曾是一个传统农场,以养鸭为主。如今,这里变成了新泰市“种养融合”示范基地。公进介绍,山东农业大学提供酥梨种苗和种植技术服务,公司负责土地流转和管理。

  公进指着树下黝黑的土壤解释说:“梨子之所以甜度高、风味好,关键在于施用了我们自产的有机肥。鸭粪氮含量丰富,但不能直接还田。我们通过技术处理,先将废水转化为沼液,稀释后用于灌溉,剩下的干物质再与秸秆、玉米须等混合发酵,最终制成高效有机肥。”

  作为新泰市肉鸭养殖的龙头企业,天信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肉鸭最高4000多万只,每年产生的30多万立方米养殖粪污,一度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生态包袱”。

  2020年,当地科技部门组织科技特派员深入新泰调研鸭产业,专家们从企业的苦恼中看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潜力。山东农业大学酥梨培育团队迅速行动,与企业共建“科技小院”,围绕粪污转化展开专项攻关。

  团队针对酥梨生长特性培育专用菌种,研发鸭粪干湿分离与发酵技术,成功将养殖污染物转化为适合果树施用的有机肥和沼液,帮企业“变废为宝”。“我们创新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结合产区实际选题、操作和答辩,把养殖场变成课堂。”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田保状介绍。

  目前,天信农牧已配套建成粪污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厂,年生产6万吨有机肥和20多万立方米有机沼液。这些肥料除满足自用外,还辐射服务周边农户,带动发展优质水果种植1200多亩,每年为企业增收超过3000万元。曾经的“生态包袱”,变成了“绿色财富”。

  据新泰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已探索出肥料化加工、垫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农牧循环、昆虫转化等5种粪污资源化模式,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3.5%,推动生态循环农业规模突破6万亩。通过构建“养殖粪污+果树种植”闭环模式,新泰不仅破解了企业的环保难题,更实现了养殖与种植的双赢。

【纠错】 【责任编辑: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