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智能引擎助力 产业转型加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19 10:15: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浙江余杭:智能引擎助力 产业转型加速

字体:

  机械臂精准挥动,银色焊料在高温中流转成型……在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华光新材的生产车间,过去,多个工序要靠人工反复打磨,如今,自动化生产线一气呵成,让生产周期缩短三成。“这不仅是一次设备更新,更是一次产业转型。”企业负责人说。

  华光新材的智造迭代,背后是余杭经开区制造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彻底改变。近年来,面对产业结构偏重、发展空间受限的局面,余杭经开区选择了一条“以新破旧、以智提质”的转型之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为支撑,构建起“一智三新”现代产业体系。

  精准流畅地捏起一张纸或是握住矿泉水瓶,在余杭经开区的杭州曦诺未来科技有限公司里,一只“会思考的手”已经面世。它能精准完成20个自由度的动作,是一款可量产的高自由度腱绳传动产品,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国产化的重要突破之一。

  “我们希望让它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标准部件,让机器真正具备‘感知’和‘执行’的能力。”曦诺未来科技销售总监范中阳说,企业同步布局核心关节模组、智能执行系统等高端装备领域,构建起完整的自主创新链。

  对余杭经开区来说,引入类似的人工智能企业,更像是经济结构的再造,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当地逐步形成从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重塑。

  比亚迪于2014年落户余杭经开区,从签约到首辆新能源大巴下线仅用18个月。如今,每年有数千辆整车驶向海外市场。生产车间内,冲压、焊接、涂装、装配等环节一气贯通,新能源客车源源不断驶出厂区。

  眼下,以比亚迪的落地为起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余杭经开区加速延展,芯片、电控、电池箱体、充电装备等上下游企业相继集聚。例如,晶能微电子、卡涞科技、瑞银电子等企业在动力电池箱体、充电系统等领域快速成长,构建起新能源整车制造的配套网络。

  “过去我们主要依赖外部供应,如今越来越多零部件可以在园区内部协同解决。”比亚迪项目负责人表示。

  目前,余杭经开区已汇聚高新技术企业38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5家,规上工业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过一半。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9%,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规上工业产值达207.76亿元,比2019年增长逾六成。

  “我们希望形成的是一个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而不是短期增长。”余杭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一只“会思考的手”,到一辆驶向世界的新能源大巴,产业的变革早已静水流深,余杭经开区的产业转型和创新突破,正在驱动整片产业版图跃迁。(记者 张璇)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