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上周对华盛顿进行闪电式访问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失望而归:他尚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那里获得梦寐以求的“战斧”导弹。
但这并不意味着位于俄罗斯腹地的战略目标所面临的威胁减少。毕竟,基辅仍在向俄罗斯频繁发射远程无人攻击机,瞄准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能源设施、炼油厂、燃料库等目标。
乌克兰的这些机械“猛禽”由许多进口零部件拼装而成,这总体上不是难事。难的是这些无人机需要在俄罗斯领空飞行数百甚至数千公里而不被发现,并准确命中目标,且不被防空系统击落。
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用到向重型无人机提供导航并沿整个航线进行护航的高科技。没有卫星是无法办到这点的,而乌克兰没有这样的技术。由此可以推断,有人在帮助基辅政权准备和执行这些袭击。
西方肯定参与其中。今年3月,在美乌总统的白宫争吵丑闻发生后,美国中情局局长约翰·拉特克利夫证实,美国已暂停向基辅提供大部分情报数据,目的是促使乌克兰与俄罗斯谈判并与美国签署矿产协议。基辅当时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状态,但美国很快又恢复向乌克兰提供情报支持。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称,美国直接向基辅提供卫星数据,使后者得以策划并发动针对远离前线的俄罗斯目标的袭击。
该报称,华盛顿向基辅政权提供的数据可指导乌克兰无人机该飞往何处、在何时以及如何飞行才能击中既定目标。此外,此类行动的所有阶段均有美国军事情报人员参与。
军事专家米哈伊尔·季莫申科介绍了美国引导乌克兰无人机飞往俄罗斯腹地的方式。
季莫申科指出,美国用于监测乌克兰局势的卫星总数超过120颗,其中不仅有纯军用卫星,还有用于通信、电视转播等用途的军民两用商业卫星。这些在轨卫星由美国国家侦察局进行协调。
在谈到这些卫星如何运作时,这名专家说:“首先要评估选定的俄罗斯目标的所在位置及其周边地形。这对从哪个方向进行袭击来说很重要。如果无人机从附近的山后飞来或穿越森林飞行,就更难被雷达发现,留给俄军开火拦截的时间也就更少。其次,要确定目标的防御强度,即防空系统的种类和部署位置。还要核查天气情况,雾、雨和雪可能破坏袭击计划。要提前规划航线,越隐蔽越好。同时还要考虑地形特点、居民点远近等因素,并选择飞行的高度和时间段。”
季莫申科表示,信息采集需要大约一天时间,数据处理也需同等时间。数据的处理工作在许多地点进行,包括位于欧洲的卫星接收站。随后,数据会经过编码,通过“星链”互联网传输给乌克兰,美国专家与乌方在这一过程中并肩协作。最终,程序会被植入无人机的“大脑”,引导其自主飞向目标。
在被问及此类袭击能否抵御时,季莫申科说:“仅靠防空系统无法覆盖俄罗斯幅员辽阔的所有领土。必须加强对关键区域和战略设施的防护。击落敌方卫星成本高昂,更主要的是,这将引发严重后果。目前尚无国家将此类手段投入常规作战。此外,通过‘星链’传送的密钥难以破译。”
据乌克兰“防务快报”网站最近报道,乌克兰已开始与美国合作量产新型无人机“阿耳忒弥斯”ALM-20。该无人机航程达1600公里,载弹量为45公斤。可以说,该无人机专门为打击俄罗斯而设计。华盛顿应当表明立场,说明自己究竟是渴望终结冲突的调停者,还是站在基辅政权一边的冲突参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