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为何研发“廉价导弹”“低成本无人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0 09:26: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美军为何研发“廉价导弹”“低成本无人机”

字体:

  11月7日,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在美国国家战争学院的演讲中强调,美国的国防采购体系必须作出改变,改革措施中的关键一项是“在速度、性能与成本之间作出平衡”。此前,美国国防部开始与防务承包商合作研发“廉价导弹”。与此同时,美国和英国都在大力研制低成本无人机。这与西方国家此前在武器装备发展上追求高精尖的做法大相径庭,美国军事采购政策从精致转向廉价的原因引人深思。

  一

  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两场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严重破坏的惨痛教训,二战后建立的世界秩序和格局,虽然很长时间内笼罩着冷战的阴影,但大致保持了迄今为止80年的整体和平。

  然而,近10年来,世界上局部冲突不断,导致全球军费呈飙升之势。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军费开支约2.72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9.4%,是全球军费连续第十年增长,累计涨幅高达37%。

  作为全球头号军事强国,美国的年度军费开支占到全球军费开支的近四成,从增长率上来说,也堪称“火车头”。2017年是上届特朗普政府执政的第一年,其就将奥巴马政府制定的6030亿美元预算增加到6187亿美元。至第一届任期结束时的2020年,美国年度军费达到7380亿美元。根据美国2026财年国防预算法案,其2026年军费开支更是高达1.01万亿美元。

  美国不仅在军费开支上独占鳌头,更带动全球军费大幅增长。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以2024年为例,北约成员国军费开达1506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55%;欧洲军费达到6930亿美元(含俄罗斯),较前一年增长17%;中东地区军费达243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5%;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军费开支为6290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6.3%。在亚洲,日本防卫费开支达553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21%。

  在涉冲突地区和国家,军费增长更加显著。受到2023年爆发的与地区国家冲突的影响,以色列2024年的军费开支达46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长65%。受到久拖不决的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2024年的军费开支达149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38%,占GDP的7.1%。乌克兰无论是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军事能力都远低于俄罗斯,2024年军费开支达647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达34%。

  今年9月14日,乌克兰国防部长称2026年乌克兰的军费开支需要1200亿美元,乌克兰只能够筹措到一半,另一半则要靠欧洲盟国提供支援。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的年度军费开支约500亿美元,乌克兰则不足60亿美元。高涨的国防开支必然压缩其非军事领域预算,或者通过加税、举债等手段来筹措,这对国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十分不利。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35年左右,全球军费开支可能飙升至4.7万亿至6.6万亿美元,这个数额将是冷战结束时全球军费开支的近5倍。

  二

  精确打击作战方式的出现,始于越南战争期间。1972年5月的一天,美军F-4“鬼怪”式战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精确摧毁了距越南河内数十公里处的清化桥。在此之前,美军对清化桥发动了869次轰炸,损失11架飞机也未成功。这次任务显示出了精确打击的威力,此后数十年间,美军的精确打击方式发展成激光制导、热成像制导、景物匹配制导、卫星制导等多样、复合制导,呈现出越来越高级、精致的趋势。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20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显身手、表现亮眼。“爱国者”拦截“飞毛腿”、“战斧”巡航导弹从前一枚导弹打穿的豁口穿过击中大楼内目标……这些都成为精确打击武器的经典战例。

  然而,这些精确打击武器表现亮眼的同时,造价和成本也令人咋舌。在小规模冲突中,少量使用成本可控。如果遇到大规模冲突,长时间、大批量消耗,就不得不算经济账。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军方和军工企业就实施了多种低成本导弹和巡航导弹项目,如“低成本自主攻击系统”“低成本巡航导弹”“微型攻击巡航导弹”等。2021年3月,美国国防部宣布“低成本巡航导弹”联合技术试验获得成功。目前,美军正大力开发的低成本导弹包括:“郊狼”巡航导弹、“通用多任务载具”CMMT巡航导弹、“灰鲭鲨”高超音速导弹、JASSM-XR“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等。

  与此同时,英国也在大力开发低成本导弹。今年8月,英国宣布启动“夜幕”低成本弹道导弹研发计划。“夜幕”弹道导弹射程600公里、可携带300公斤弹头,圆概率误差小于5米,预计单价低于67.5万美元。

  而无人机及“蜂群战术”的出现,本身就包含了低成本的要求:只有低成本,才能应对高消耗。英国在开始研发无人机之初,就刻意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2001年,英国与意大利、日本决定共同研制“寒鸦”无人机,为了节省研发成本,英国决定在已基本成型的“女妖”无人机的基础上研制,此举大大降低了“寒鸦”无人机的成本,也提升了研发效率。

  在长时间、大规模冲突背景下,采取各种举措降低武器装备的成本,成为应对和赢得冲突必不可少的要件。俄乌冲突久拖不决,冲突双方痛感消耗太大,连乌克兰的支持者都在竭尽全力降低成本与消耗。例如,支持乌克兰的澳大利亚,用硬纸板制作无人机。纸板无人机成本仅在700美元到3500美元之间,能携带5公斤载荷遂行各种作战任务。

  三

  战争成本问题是古往今来的用兵者不得不考虑的重大问题。廉价导弹、低成本无人机的出现,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战争成本急剧升高。时至今日,战争中的作战行动从过去消耗粮草、燃油、子弹、炮弹等兵力和装备的简单行动,变成在空地海天一体化系统支持下的精确发现、定位、制导、命中等体系行为。

  以海湾战争中的“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导弹为例,实际参与拦截行动的不仅包括前沿部署的“爱国者”导弹营,还有太空中的“国防支援计划”卫星,连接海湾前线与美国本土的通信网,以及远在美国本土的数据库和信息处理系统等。只有在这些系统的支援下,拦截才可能成功。

  这直接导致战争的成本飞速飙升。开始于今年4月22日的印巴冲突,5月7日起发生空战,5月10日双方即同意停火。特朗普声称是自己调停有功,实际上是印巴双方也不愿再打。有专家“戏言”,即使特朗普不出面调停,印巴都要请人出来调停了。一架战机数千万美元,一发导弹数百万美元,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实在是打不起了。

  那么,廉价导弹的价格有多高呢?美国空军推出的“经济型大数量规模导弹族”,单价约22万美元;“通用多任务载具”CMMT巡航导弹,单价约15万美元。虽然绝对价格仍然不便宜,但相对昂贵的“标准”“战斧”导弹,已经是“白菜价”了。

  二是战场生态和战争逻辑已经改变。过去的远程精确打击依靠激光制导、电视制导、GPS卫星制导等高科技制导,支撑体系庞大、系统结构复杂,造成成本高昂。现在带摄像头的无人机使得战场完全可视化、景物实时可见,降低了对复杂高科技制导的依赖。无人机在前沿战壕的上空,可对战壕、地堡内的士兵进行全向攻击,无人机远程操作员可以清楚看到战壕里敌方士兵的反应,并可根据需要连续进行攻击。这种作战方式高度依赖的远程无线通信技术,已经从1G进化到5G,正向6G挺近,通信效果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低廉。

  三是通过低成本达成规模效应。有一段时间,西方发达国家过度强调高精尖武器的作用。俄乌冲突的实战表明,数量和质量有时同样重要。长时间冲突造成的高消耗与高技术的高消耗叠加,任何一国都承受不起。无人机和高精尖导弹相比技术含量不高,但大规模蜂群攻击造成规模效应,同样令人震撼。

  廉价导弹和低成本无人机,因为单价低廉,使得大规模采购和装备成为可能。例如,“低成本巡航导弹”因为造价仅为“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的10%左右,美国空军一次性采购了3010枚。“灰鲭鲨”高超音速导弹因为廉价,美军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库存数量从4000枚增至两万枚。今年11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德里斯科尔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采购至少100万架无人飞行系统。这个将无人机定位为“消耗性弹药”的战略,是借鉴俄乌冲突实战经验后确定的。

  应该看到,美国高精尖武器装备是在冷战获胜后,国家经历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快速进步的条件下研发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库存。但近年来,其不仅要支持乌克兰应对俄乌冲突,支援以色列应对哈马斯,还要亲自下场远程空袭伊朗核设施,消耗非常大。美西方支持乌克兰的“海马斯”火箭炮、F-16战斗机,“爱国者”反导系统,不少是从北约盟国已经部署,或美国的库存中拆东墙补西墙供给的,这或许是美国的军事采购政策从精致转向廉价的重要原因。(吴敏文)

【纠错】 【责任编辑: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