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7/04 14:50:05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山东:“渔光融合”共享海洋绿色资源

字体: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平台组装场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在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平台组装场区,组装好的光伏平台准备吊装运往海上安装作业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在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平台组装场区,组装好的光伏平台准备吊装运往海上安装作业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平台组装场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在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平台组装场区,一榀正在组装中的光伏平台由1380 块光伏板和支架组成(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在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光伏平台组装场区,组装好的光伏平台准备吊装运往海上安装作业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7月3日,工作人员在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陆上升压站控制中心值守。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pagebreak

  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区(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一期全容量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在实现海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创新共享的同时,助力当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纠错】 【责任编辑:王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