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传统到智能,江西余江书写”镜”彩传奇-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7/11 16:06:48
来源:新华网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传统到智能,江西余江书写”镜”彩传奇

字体:

  7月10日,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工作人员演示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眼镜产品。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7月10日,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祝铭明在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品牌旗舰店中。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这是7月10日在江西省鹰潭市拍摄的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眼镜产品。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7月10日,在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镀膜车间,工人给完成镀膜的镜片除尘。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7月10日,在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镀膜车间,工人收拣完成镀膜的镜片。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7月10日,在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镀膜车间,工人给即将镀膜的镜片除尘。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7月10日,在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镀膜车间,工人将镜片放置在镀膜伞架中准备镀膜。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pagebreak

  7月10日,在江西科强光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检验成品镜片。

  眼镜产业是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的传统产业,自清嘉庆年间便有了眼镜销售组织。如今,余江跻身全国五大眼镜产业基地之列,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从200多年前的手工修配眼镜,到如今的智能眼镜方兴未艾,江西余江书写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镜”彩传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 摄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