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新华社记者前往革命老区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进行采访。兴县,这个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小县城,却在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这里,正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西北农民银行的诞生地。
图为西北农民银行旧址外景。新华社记者 原勋 摄
西北农民银行,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机构的名称,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成立,为当时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也为后来的中国人民银行奠定了基础。说起西北农民银行,还得从兴县农民银行讲起。
图为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面额为2000元。新华社记者 原勋 摄
讲解员张英介绍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当时八路军120师的主力(部队)挺进了晋西北,创建了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当时我们这个根据地的经济比较繁杂,在当时不仅有伪钞、法币还有银元,以及阎锡山的晋钞,所以为了有一个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银行,当时就创建了兴县农民银行。1937年12月份的时候,开明士绅刘少白专门从太原返回到兴县筹备资金,筹备了6万银元以及700石粮食,其中蔡家崖的开明士绅牛友兰献出了总价值2.3万银元、物资和150石粮食,后期还有杨家坡的杨邦汉献出了价值1.5万元的房地产。”张英表示。
左图为兴县农民银行的创始人——开明士绅刘少白;右图为承印西北农民银行钞票的洪涛印刷厂。新华社记者 原勋 摄
刘少白,1883年出生于兴县黑峪口村,原系开明士绅,1937年7月由王若飞、安子文介绍入党,抗战时期历任西北农民银行行长,西北临时参议会副会长等职务。
图为西农币发行时的部分样本。新华社记者 原勋 摄
讲解员张英告诉记者,为了更贴近百姓,与阎锡山的晋钞区分开来,所以取名叫兴县农民银行。“在(兴县)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我们又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印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当时建立的洪涛印刷厂,当时洪涛印刷厂的工作也非常多,从1940年成立到1949年1月,一共印的钞票价值是3.8亿元。1940年5月10日,我们在兴县孙家大院举办了开业大礼,从此西北农民银行诞生,之后在1948年12月份,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至此,西北农民银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她说。
图为西北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简称西农币)发行范围。新华社记者 原勋 摄
记者:原勋、何莉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