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拓宽“十四五”就业空间 您听说过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吗?-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14 08:06:42
来源: 法治日报

新职业拓宽“十四五”就业空间 您听说过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吗?

字体: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更维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稳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十四五”以来,人社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将稳就业、促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新职业赛道、强化技能培训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为14亿多人口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多维发力优服务

  “就业优先”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实到政策制定、资源投入、服务优化全过程的行动指南。

  2024年中央提出“四稳”部署后,人社部门迅速出台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上半年即释放岗位1224万个,发展改革、交通等部门通过重大项目带动760余万个岗位,工信、文旅等部门依托新兴产业新增岗位超10万个,浙江等地方围绕先进制造、基建维护开发岗位90余万个,让就业岗位“挖得出、用得上”。

  “十四五”期间,我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促进体系,以精准施策破解就业难题。

  在政策体系构建上,各级政府将稳就业纳入宏观调控优先目标。财政、税费、金融协同发力,形成系统性政策框架——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3000亿元,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形成全链条支持,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为劳动者就业兜底。

  在重点群体帮扶上,针对年均超千万的高校毕业生,人社部门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推出“1131”实名服务,全力拓宽青年就业渠道;针对近3亿农民工群体,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推动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双向发力,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以上;针对失业人员,开展集中帮扶行动,精准对接就业政策、培训项目、市场岗位与招聘活动,助力劳动者尽快重返职场。

  在公共服务升级上,我国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就业服务网络,打造近9000家零工市场,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让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

  激活就业新动能

  新职业的涌现,是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风向标”,更是拓宽就业空间的“新引擎”。“十四五”以来,我国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为劳动者开辟了多元化就业新赛道。

  这些新职业的诞生,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在技术进步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催生了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等职业,助力数字产业提质增效;在绿色发展领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等绿色职业快速兴起,适配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需求;在消费新业态领域,低空经济、在线学习娱乐等新模式发展,让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职业走进大众生活。

  为帮助劳动者快速“入行”新职业,人社部门同步推进配套服务。一方面,加快新职业国家标准开发,明确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与工作条件,为培训、评价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培训资源建设,开发培训大纲、教材,充实师资队伍。

  如今,新职业培训热度持续攀升,部分培训项目一经推出便“一抢而空”,有效架起劳动者与新职业间的“桥梁”。

  强化培训提技能

  当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是就业领域的突出问题。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举措,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质效双升。

  2024年,人社部门启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计划3年培训3000万人次,以“三个更加突出”推动培训精准落地。

  突出关键领域,聚焦市场急需。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以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民生紧缺领域,人社部门实施数字人才、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专项培训计划,避免“撒胡椒面”式培训,将资源集中投向“有活没人干”的行业。

  突出重点群体,实现分类施策。针对企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不同群体的需求,分类开展技能强企、农民工稳就业、百万青年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

  突出就业导向,提升培训含金量。为确保培训效果,人社部门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探索“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的费用分担机制,并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就业效果好的培训班,政府补贴比例更高,引导培训机构重视培训质量。

  据了解,下一步,人社部门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增收,为民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记者 朱宁宁)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