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题:打造“心灵绿洲”,看心理健康服务更多元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以前总觉得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无从下手,现在有了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开展工作顺畅多了。”在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班结业仪式上,十堰市人民小学老师杜婧说。
杜婧所说的心理测评工具,是由东方启明心理健康研究院研发的“启明心理云平台”。
形成“一人一案”心理档案,分级预警精准干预,大数据分析学生常见心理状态……平台上,学生们的“心理体检”情况一目了然,需要时可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心理健康指导师”培训班结业仪式。(东方启明心理健康研究院供图)
“借助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平台解决了传统心理筛查难以全流程管理的痛点。”东方启明心理健康研究院院长宋振宝说。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开通,已服务约50万人次……近年来,从平台建设到服务普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
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付强看来,面对精神卫生领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落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代数智技术,为未来破解心理健康难题带来无限可能。
利用可穿戴设备进行智能睡眠监测与心理健康管理,开发AI数字人提供心理支持……在近日举办的“数心融合”项目工作推进暨成果转化服务对接活动上,记者看到,多样化的探索正助力科技融入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更有温度的支持与陪伴。
“要强化技术赋能,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心理评估、干预环节深度结合,开发适用于社区、学校、职场等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说。
心理健康服务的场景,也在不断拓宽,深入社会生活的更多细微之处。
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维普德福医养服务中心,几位老人正在心理咨询师毛海霞的指导下,进行沙盘游戏。

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维普德福医养服务中心,几位老人正在进行沙盘游戏。新华社记者徐鹏航 摄
“这边是山,山上还有好多动物。”孙爷爷开心地介绍着自己摆放的沙盘,“以前不想来,现在是来了不想走。”
“我们会定期举行沙盘活动,一方面老人们能够在沙盘中表达自我、活跃大脑、改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老人的情绪问题。”毛海霞说。
一张心理服务网不断织密。
当心理健康服务走出诊室,融入更多场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心灵绿洲”,正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