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题:当好健康“守门人”——从一组数据看基层医卫服务体系建设成效
新华社记者李恒、刘祯
国家卫生健康委11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目:“十四五”以来,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全国诊疗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全国超过90%的居民在15分钟内能够获得就近就便的医疗卫生服务。
当好健康“守门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正筑牢民生温暖防线。
10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多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点多、面广、贴近群众,是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97万个优化增加到104万个。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监测显示,2024年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为63.4%,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看病就医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广西,为更好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当地持续打通医疗资源下沉渠道,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广西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介绍,目前全区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3万个,较“十四五”初期增长2.09%。
超525万人:基层卫生队伍再壮大
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大医院、康复回基层。随着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多,基层需要更多医务人才。
“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是服务能力的核心。”焦雅辉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国基层卫生队伍达到525.7万人,较2020年增加92万人。
在“引才”方面,国家面向中西部地区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已累计招生9.7万人;在“育才”方面,连续8年开展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培训,累计培训超过77.5万人。
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科医生人数达63.87万人,较2020年增长近23万人;乡村医生队伍中,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47.4%,较2020年提高9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十四五”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目标。
95%:慢病服务更普及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焦雅辉表示,现在全国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为用药治疗方案比较固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不超过3个月的长期处方服务。
在广西桂林市七星区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成为居民健康的“贴心守门人”。“我们通过线上微信群24小时答疑、解读体检报告,线下每周义诊、一年12场健康讲座,服务送上门。”该中心主任赵东梅说。
作为12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广西上思县聚焦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病六种慢性病,构建“防、筛、诊、治、管、康”全链条服务。
上思县县长王伟介绍,截至2025年10月,六种慢性病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降低8%、8.5%,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人年均医保基金支出节约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