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丨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年文华耀西川-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19 22:15:19
来源:新华社

镜观·回响丨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年文华耀西川

字体:

巴山蜀水,天府之国

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孕育了璀璨的古蜀文明

在历史长河中

与中原文明不断交融共生

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四川考察

对文化传承保护提出要求

江河炳灵,岷峨毓秀

从皮洛到宝墩

从三星堆到古蜀道

文明星火散布

巴蜀大地蕴藏着“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

  2022年1月21日,观众在成都市宝墩遗址展馆参观“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该展览讲述了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扎根繁衍、筑城而居、种植稻米等历史。

  2024年7月10日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拍摄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石上阳刻的侧身人像。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

  2024年12月16日,考古专家在三星堆研究院仔细查看一件青铜面具。当日,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在三星堆研究院启动。

  2025年7月18日,在四川省广元市千佛崖景区对面的嘉陵江畔,一列高铁列车运行在西成高铁上(无人机照片)。千佛崖脚下的金牛古蜀道和对岸的高铁列车,浓缩成一幅千年蜀道变迁图。

  2023年12月5日拍摄的从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出土的有X形划痕的骨器。该遗址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入选了“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传承焕彩,光耀新章

四川坚持用创新形式,用科技赋能

让陈列在巴蜀大地上的文化遗产

变为群众“触手可及”的日常

  2025年7月26日,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四川举行,演员在眉山三苏祠进行以“寻迹三苏”为主题的特色表演。

  2024年10月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东门码头夜游锦江项目推出的“锦夜庆华诞·璀璨耀蓉城”国庆系列主题活动上,“李白”(右)与小朋友互动对诗。

  2025年5月31日,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机器人茶艺师表演茶艺。5月28日至6月3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举行。

  2025年5月31日,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小朋友通过互动游戏了解川剧脸谱。

  2025年10月16日,演员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中表演《剑阁峥嵘》篇章。本届艺术节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演出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0余个群众文艺作品,展出约1000件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举办文华奖和群星奖评选、杂技魔术展演、非遗展、数字艺术展、“戏剧双城记”、“青少年艺术创演周”等活动。

  2024年11月1日,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国古羌城,当地羌族群众载歌载舞庆祝羌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4年11月20日,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熊猫工厂”总部,工作人员在为22日龄新生大熊猫幼崽高仿真玩偶产品拍摄短视频。依托我国传统非遗裘皮制作技艺,以不同年龄段的“和花”“萌兰”“香香”“福宝”等“网红”大熊猫为原型,运用3D建模等技术开发出高仿真、超仿真玩偶,当地企业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超过5万只定制仿真大熊猫,也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年营收破千万元的企业。

立足川蜀,联通世界

四川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向世界推介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8月7日在成都拍摄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焰火中的“成都”来自青铜器上的篆书铭文。通过现代科技的烟火表演,将古蜀文明展示给全世界观众。

  2025年9月13日,在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开幕现场,希腊歌手埃里尼、大凉山妞妞合唱团、金熊猫少儿艺术团一起演唱《玉盘》。论坛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是第二届金熊猫奖的主体活动之一,今年的主题为“文明共聚 开创未来”,来自海内外的780余位嘉宾出席论坛,围绕“数智赋能”等主题深入开展交流。

  2024年11月26日,参会嘉宾在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间隙观看舞狮机器人表演。

  2025年10月1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第三届中法时装周上,模特在“非遗四川·百城百艺”盐边·傈僳族服饰时尚秀上展示服装。

  2025年5月13日,观众在希腊雅典新斯米尔尼市政博物馆参观“青铜之光——古蜀文明特展”。展览通过精美的文物复制品、3D打印技术和图文展示,生动呈现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吸引众多当地民众前来参观。

记者:刘坤 江宏景 沈伯 韩王曦 胥冰洁

孙非 李旭伦 高静 马里奥斯·罗洛斯 何清海

编辑:徐金泉 虞东升 许睿

新华社摄影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纠错】 【责任编辑:刘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