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鉴丨记者观察:从压舱石到潮玩,见证中泰友好交往-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12 20:48:39
来源:新华网

列国鉴丨记者观察:从压舱石到潮玩,见证中泰友好交往

字体:

  新华社北京/曼谷11月12日电(记者林昊 高博)泰国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定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泰建交以来泰国国王首次访华。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两国友好传承千年,“中泰一家亲”深入人心。昔日远洋商船上压舱的石雕,如今泰国年轻人背包上挂着的中国潮玩……都是中泰人民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见证。

  压舱石见证千年往来

  年过七旬的泰国前副总理、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扎禄颂巴家中至今保留着从中国运来的大水缸。

  “我(小时候)问过祖母,这些东西是从哪来的,她说是从中国来的,”披尼说,“我的家族与中国贸易往来很多,我们不仅从中国运来这些水缸,还运来建房子用的石材。”

  这些水缸现在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在当时的泰国并不多见。据披尼介绍,这些水缸首先要在家族里分配,再对外销售。“到我这一代人都还在使用祖先从中国带来的水缸,旱季时我们会用来蓄水。”

  披尼家族长期从事泰中贸易,把泰国大米运到中国,然后运回泰国所需商品。这个家族的故事正是泰中友好交往的一个缩影。据中国史书记载,早在泰国成为统一国家之前,中泰之间的接触已相当频繁。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队曾沿着湄南河北上抵达今天的泰国大城府。清朝道光年间,清政府赠予当时曼谷王朝的拉玛二世“永奠海邦”匾额。

  这是2022年7月20日在泰国曼谷大王宫玉佛寺拍摄的来自中国的大理石雕像。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从泰国进口大米、香料、锡矿砂和方物土产,泰国商人从中国买回瓷器、丝绸、茶叶和铁器。为了平衡返程船体的重量、避免船只在航行时遭遇风暴被吹翻,泰国商人会在返程途中运载石雕等重物作为压舱石。

  2021年7月,曼谷大王宫在修缮内部观光道路时出土了大量石雕,包括各国面孔和穿着打扮的人像以及神话里的灵兽。一些石雕的铭文中有“广东制造”字样。研究人员查阅史料发现,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泰王拉玛五世在位期间大王宫内玉佛寺的旧照片里就有这些石雕,它们很可能是作为压舱石运到泰国。

  如今,这些石雕经过修缮重新摆放在大王宫内,成为中泰友好的历史见证。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聆听这些压舱石的故事,了解中泰友好的历史。

文化交融促“一家亲”

  “压舱石”见证的不仅是中泰互惠互利的经贸往来,更反映了两国之间持续不断的文化交融。

  泰国清迈大学学者西迪贴·埃西迪邦告诉记者,大王宫里这类石雕不仅是压舱石,还反映出当时泰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我们后来知道,这些石雕不仅仅是压舱石,还是迎合当时人们喜好而进口的文化商品。拉玛一世到拉玛三世时期的很多寺庙里能看到有关三国的壁画。那时候人们很推崇中国文化,还翻译中国书籍。”西迪贴说。

  据传,泰王拉玛三世酷爱中国艺术,采购了许多中国石雕用以装饰寺庙。石雕人像或兽像逐渐成为商船压舱石的首选。如今在大王宫内,依然可以看到许多建筑门口立着石狮、神兽。

  泰国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班比·帕西塔努功表示,中泰关系自古以来就十分密切,“我们通过帆船保持着繁荣的贸易往来,艺术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双方关系深深植根于两国的历史、文化、建筑、美食和人民”。

  粿条、包子、粥等许多来自中国的饮食早已在泰国扎根,许多泰国人还会庆祝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春节,曼谷唐人街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引来络绎不绝的游客。

 1月14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的唐人街,当地居民选购春节饰品。新华社发(拉亨摄)

  2024年,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在中国收获高票房和好口碑。这部影片融入潮汕方言和民谣、清明扫墓习俗等中式元素和华人文化印记,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影片导演巴·汶尼迪巴是泰国华裔,小时候经常听姥姥讲祖辈坐船从中国到泰国的故事。他说,把祖辈保留下来的文化元素拍成电影在中国上映,让他感觉很特别。

  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泰国跆拳道名将巴尼巴·翁巴达那吉的家人获得临安人民赠送的11张门票,得以在现场见证她夺金时刻。今年3月,中国综合格斗运动员马嘉文专程赴泰参加第17届“泰拳拜师节”,国际友人齐聚一堂的友好氛围不仅令他大呼过瘾,也让他萌生“下次还来”的念头。

  正如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班比所言:“‘泰中一家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两国人民情同手足的体现。”

  潮玩连接中泰青年

  中泰之间的情谊既体现在贸易往来和民间交流,更体现在文化间的共鸣。

  近年来,潮流文化逐渐成为中泰文化与青年交流的新亮点,多家中国企业推出的潮玩在泰国成为“顶流”。曼谷街头或地铁里,经常能见到泰国年轻人的背包上挂着可爱的玩偶。从毛绒玩偶到盲盒摆件,形态各异的潮玩在泰国掀起一股时尚消费新浪潮。

  5月19日,顾客在泰国曼谷尚泰世界购物中心的泡泡玛特门店选购商品。新华社记者孙玮彤摄

  中泰建交纪念日前夕,中国潮玩品牌泡泡玛特在曼谷发布了中泰建交50周年核心IP迪莫系列限定形象。来自中国的设计师邓飞燕融合中泰文化元素来表现两国文化的交融共生和“中泰一家亲”的深厚内涵。

  泰国演员班克·阿努西非常喜欢迪莫系列限定形象,泰中两国合作推出一个代表泰国专属的形象让他非常高兴。“这是泰中两国合作的一个成果,代表了我们两国的文化联结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

  泡泡玛特副总裁陈晓芸表示,青年是友谊传承的未来。“希望这个承载着两国文化基因的特别形象,能成为连接中泰青年的一座桥梁。两国青年朋友们看到它、喜爱它,在分享与交流中感受彼此文化的魅力,产生跨越国界的共鸣。”

  “两国友好的未来属于青年,”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说,“我们非常重视让青少年参加泰中合作与交流活动,特别是让泰国青少年去中国,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

  “国与国关系的基石是人民之间的关系。诸多历史证据表明了‘泰中一家亲’,这是两国关系及人民之间关系如此紧密的原因,”披尼说,“我们共同努力,构建泰中命运共同体,泰中关系一定会更加紧密。”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