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加工厂的“热”贡献:欧洲钢材巨头持续看好中国市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27 00:03:10
来源:新华社

“冷”加工厂的“热”贡献:欧洲钢材巨头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字体:

  10月27日拍摄的合瑞迈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新投产的工厂。新华社发

  新华社南京11月26日电(记者陈圣炜)在合瑞迈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二期新工厂的冷精加工车间内,没有熔炉的炙热,却有着精密的“冷工艺”——机械臂灵活转动,将一根根特种合金管材在常温下进行冷轧、清洗、精加工,最终成为可承受高温、高压与强腐蚀环境的工业“血管”。

  这座于25日投产的面积1.25万平方米的冷轧精密加工工厂,正以“冷技术”融入中国产业发展的“热浪”,成为这家欧洲钢材行业巨头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的生动注脚。

  合瑞迈的中国故事始于1985年,其前身——瑞典山特维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瑞典工业企业之一,当年在华设立销售办事处,迈出了探索中国市场的第一步。2007年合瑞迈镇江工厂正式注册,成为其在华首家工厂,此后持续扩大在华布局,2024年中国市场营收额达15.44亿元。

  “早年间,一些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看中的是低成本优势,如今我们更看重这里的市场潜力与技术引领。”合瑞迈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约兰·比约克曼说,20世纪90年代首次来华时,中国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今却已成为全球绿色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中国的创新速度令人惊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领域。”

  这些从冷精加工车间走出的管材产品,凭借卓越的耐极端环境性能,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油气开采、电力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如今,合瑞迈更将产品拓展至氢能、太阳能等新兴领域。

  “从销售办事处到制造基地,再到创新策源地,我们见证了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高地’的转变。”合瑞迈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渊博指出,过去七年,合瑞迈管材业务在中国市场实现超过20%的年复合增长率,“随着新工厂投产,预计今年利润率将实现两位数增长。”

  如今,镇江基地不仅服务中国市场,产品更出口至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立足中国、辐射亚洲”的战略布局。

  蔡渊博透露,这一战略布局背后,是合瑞迈与中国发展理念的深度契合。合瑞迈生产过程中回收钢占比超过80%,温室气体排放始终保持行业较低水平。此次投产的新工厂屋顶铺满光伏板,公司生产过程中绿电使用比例逐年上升。合瑞迈提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9年降低50%。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场,也是绿色科技创新的试验场。我们在这里投资,是因为相信中国的未来。”约兰·比约克曼说。

【纠错】 【责任编辑:张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