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1月27日电 通讯|塞尔维亚葡萄酒展会传递“中国风味”
新华社记者张璇
在聚光灯与众多观众的热切关注下,中国厨师李亚强在展示台屏息凝神,手起刀落之间,瓜果在他的刀法下被赋予了生命力。经几番精雕细琢、巧思拼接,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形食雕呈现于大家眼前——这是近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办的“开放巴尔干”葡萄酒展会上的一幕。
此次“开放巴尔干”葡萄酒展会22日至25日在贝尔格莱德会展中心举办,汇聚来自34个国家的535家参展商。据悉,中国酒业协会首次组织14家中国酒企来塞参展,与来自福建厦门的厨师们一同远渡重洋,携手开启一段中西交融的“风味之旅”。
酒香与美食香味交汇,音乐和灯光让气氛不断升温,参会游客在各展台穿梭体验……“国宴大厨”陈智灵却没闲着,正为中餐宴会做准备。
曾多次参与重要宴会的筹备与组织,陈智灵对于展示中国饮食文化有着独到见解。“我们从福建带来了芋泥、沙茶酱和脆米,这些食材代表了闽南特色。”陈智灵说,此次餐品融合了两国特色,如“水晶海蜇冻”采用了福建土笋冻的做法,“松露鸡丝卷”取材于塞出产的优质松露。
奇纳供应链(厦门)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旺是这次中国厨师团的领队。他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来塞参展。
“3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展会,关注到会场外有30多国国旗,却没有中国的,我认为展会应该有中国参与。”叶世旺说。2024年,他与陈智灵来塞参加展会并展示闽菜,闽南姜母鸭、鲜虾西多士等美食吸引众多民众排队购买,给予他们继续致力于两国美食交流与推广的信心。
该博览会主办方人员伊戈尔·卢科维奇说:“过去几年中,塞尔维亚对广阔的中国市场表现出强烈兴趣,双方逐渐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商业联系,塞葡萄酒和水果白兰地生产商参加了中国的贸易展会,中国的酒类及食品在塞市场上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表示,随着中国酒业生产和销售的能力提升、国际交往增多以及文化交流需求增加,中国酒和酒文化进入到海外市场。希望中国美酒能成为塞尔维亚了解东方文明的钥匙,让“中国味道”与“巴尔干风情”在碰撞中激发新的灵感。
此次酒展,不仅中国传统名酒吸引众多海外人士品尝,年轻一代的创新与开拓同样吸引眼球。烟台艾斯卡特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番带来了产自山东烟台的葡萄酒,是今年唯一一家参展的中国葡萄酒生产商。
“欧洲市场空间有限,我们的突破点是品种本身有特色。游客一喝就能感到不同,就可能产生购买意愿。”杨番表示,此次葡萄酒展会为展商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其相对合理的展位费也是吸引他们来此参展的原因。
卢科维奇说,他在展会期间品尝了中国酒品,其展现了全新的香气和风味,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他期待与中国在塞市场的合作能够为中国产品打开大门,让它们更广泛地呈现在塞消费者面前。
展会闭幕当日,杨番带来的样品几乎售罄,还有不少买家表明购买意愿,希望日后保持联系。当记者再次问及他来年是否参展,他的回答从两天前的不确定变为肯定。随后,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与同伴在会场外的合影,并用英文写下:“贝尔格莱德,来年见。”




